“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到位,有望繼續(xù)保持‘綠碼’。”前不久,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qū)嘉應中學法治副校長、市公安局梅江公安分局新中派出所副所長范少凡根據(jù)“校園安全信息平臺”安全指標檢查校園后,向嘉應中學反饋說。
去年以來,梅州公安機關創(chuàng)新建設“校園安全信息平臺”,將各校安全信息納入系統(tǒng)集約管理。在手機端打開梅州校園安全信息平臺,只見頁面上首先“跳出”的是全市學校安全情況“三色圖”以及應配備保安員數(shù)量、實際配備數(shù)量等數(shù)據(jù),逐一進入子項目后還可以看到人防、物防、技防各項指標。
紅黃綠“三色”標簽匯聚成“一張圖”,是梅州公安深化數(shù)字化改革,推動隱患整治向“信息智能預警”的跨越,也是全國公安機關探索創(chuàng)新深化平安校園建設的一個縮影。
《法治日報》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聯(lián)合教育部等相關部門提前謀劃、主動作為,從“巡、防、宣、合”四個方面入手,通過提升校園安防能力、排查整改問題隱患、加強學校周邊巡邏防控、嚴打涉校違法犯罪活動等措施,從嚴從實從細筑牢校園安全屏障。
念好“巡”字訣
加強巡邏守護
校園門口“見警察”,主要路段“見警車”,校園周邊“見警燈”。
這是廣東省臺山市公安機關深化校園周邊“護學崗”機制建設的一條“硬標準”。
今年以來,臺山公安整合調動局機關、交警、巡警、派出所等多警種多部門力量,進一步完善高峰勤務護學崗機制,科學安排警力圍繞校園門口及周邊開展巡邏守護,最大限度地做到在上學放學時段全方位凈化校園周邊治安環(huán)境。
放眼全國,各地公安機關充分發(fā)揮在校園周邊設立的25萬個警務室及治安崗亭、15萬個“護學崗”的作用,加大巡邏密度和頻次,對風險隱患進行大排查、大整改,把涉校矛盾風險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
福建莆田公安機關成立“一把手”任組長的校園安保工作領導小組,在戶政科下設辦公室,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體系。執(zhí)勤警力按照“上崗時間跟著學校時間走”要求,定時到全區(qū)167所中小學上崗護校,構建警力有效覆蓋校園一線的“固定勤務”。
山西太原公安機關增加高峰時段校園周邊道路警車巡邏密度,維護交通秩序,加大對學校路段機動車亂停亂放、逆行、超速、不按規(guī)定讓行等交通違法行為現(xiàn)象的整治力度,確保校園門前及周邊道路交通井然有序,為廣大師生、學生家長營造校園周邊安全、有序、暢通的道路交通出行環(huán)境。
念好“防”字訣
強化教育管理
“同學們,我們乘坐摩托車、電動車時要戴什么呀?”“要戴頭盔!”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道。
在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qū)天門鎮(zhèn)朱村中心小學的操場上,銅陵市公安局義安分局交管大隊的鐵騎被小學生們團團圍住,個個都想體驗一下當一名交警鐵騎的感受。
5月27日,義安分局交管大隊順安中隊、天門中隊先后走進順安東城幼兒園、朱村中心小學,通過沉浸式教學引導學生從小養(yǎng)成文明出行、遵守交通法律法規(guī)的良好行為習慣,并讓學生們將交通安全知識帶回家,提醒自己的父母注意道路交通安全,充分發(fā)揮“小手牽大手”的作用。
今年以來,各地公安機關組織民警到校園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宣傳講解防疫情、防詐騙、防性侵、防毒品、防拐騙相關知識,共筑校園安全“心防”屏障。
在湖南衡山,公安機關對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內部安全保衛(wèi)情況進行集中排查,督導學校切實落實安全主體責任,確保校園封閉式管理100%、專職保安配備100%、門口硬質防沖撞設施設置100%、護學崗設置100%等“五個100%”安防措施全面達標,共排查各類校園風險隱患428起,目前各類隱患已整改403起。
在廣東江門,公安機關定期到各中小學、幼兒園組織開展反恐防暴培訓,提升校園對突發(fā)暴恐事件的防范能力,大力開展應急演練。由特警教官組結合反恐防暴應急處置、個人安全維護等方面,向護校隊介紹鋼叉、盾牌、警棍等常用防暴裝備的功能特性和使用方法,現(xiàn)場演示防范技巧,提升護校隊防范、自救、合作意識與應變處置能力。
在河北秦皇島,公安機關建立經(jīng)常性的定期排查工作機制,嚴格排查、管控校園周邊重點人員,清查收繳流散在校園周邊的管制刀具等危險物品。針對校園周邊“黃賭毒”及“黑網(wǎng)吧”“黑車”等問題逐一登記建檔,限期解決問題,堅持打早打小,對發(fā)生的涉校涉生案件,做到快查快處,嚴厲打擊。
念好“合”字訣
凝聚護校力量
初夏時節(jié),江蘇省盱眙縣五墩實驗小學周邊的街道上滿是熙熙攘攘的行人和濃郁的煙火氣息。
為推動校園安全協(xié)同共治,盱眙縣公安局牽頭會同教育和體育局、城管、街道社區(qū)等單位,建立“1+N”護學聯(lián)盟機制。盱眙縣公安局會同校方,共同建立完善護學聯(lián)盟成員的招募、排班、考核、管理、獎懲等機制,共設立138個護學站點,覆蓋全縣所有中小學、幼兒園。
“老師在微信群發(fā)布了招募消息后,我主動報名參加了?!奔议L朱凌峰說,由于自己當過兵,被擇優(yōu)錄用。根據(jù)執(zhí)勤時間表,他在上下學前半小時到達工作站,穿上印有護學聯(lián)盟字樣的馬甲,戴上紅袖標,與民警、老師等護學成員一起值勤。
目前,該縣138個護學站點已擁有護學力量7000余人,防范制止各類涉校安全事件50余起。
探索“群防群治”新模式,構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共同筑牢校園安全防線。
甘肅省隴南市公安機關會同教育、城市管理、市場監(jiān)管等相關部門,對校園周邊治安亂點開展常態(tài)化整治和綜合治理,針對校園欺凌、“校鬧”等情況開展持續(xù)性專項整治,增設安全設施7處,落實交通安全管理責任,有力維護了校園周邊道路交通安全暢通。對于涉校案件,及時開展“回頭看”,堵塞漏洞、補齊短板、消除隱患。
山東乳山公安機關整合全市學校周邊企事業(yè)單位保安員567人,劃分349個治安控制區(qū),建立以警力護學為主,學校老師、保安、家長和社會志愿者共同參與的“1+N”模式的警民聯(lián)防護學隊16個共101人,與市人武部建立“警民聯(lián)防三級響應應急機制”,全力捍衛(wèi)校園及師生安全,增強校園安保工作的整體性、協(xié)同性、精準性。
今年以來,各地公安機關把加強校園群防群治工作作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創(chuàng)建的一項重要任務,不斷優(yōu)化各項工作機制,讓護學隊伍更專業(yè),竭盡全力撐好校園“平安傘”。(記者 董凡超)
(責任編輯:趙臻宇)